【文化中国行】寺洼遗址的故事,从这里开始
2024年度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 于今年4月24日在北京揭晓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成功入选 寺洼遗址 填补了中华文明探源研究中 黄河上游核心腹地的关键空白 以三重“围壕”结构、大规模手工业遗存 及半山类型聚落等多项“首现” 揭示了5000年前 黄土高原西部社会的中国址文明化进程 为中华文明“多元一体”格局 增添了西北特色的重要实证 △寺洼遗址及周边地貌。 寺洼遗址在哪里?行寺 寺洼遗址 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寺洼山村 西倚九龙山,东临洮河 总面积约200万平方米 是故事寺洼文化的命名地 △寺洼遗址“围壕”内侧西北角发掘区。(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) 遗存横跨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 包含马家窑文化、从里齐家文化 寺洼文化等多层次堆积 遗址地处洮河谷地南端 背山面水的开始地理格局 为早期聚落 提供了天然屏障和资源支持 △寺洼遗址历年发掘区及“围壕”分布图。(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) 洮河谷地 分布着数十处同期遗址 形成以寺洼为中心的文化洼遗聚落群 凸显其在区域文明中的核心地位 寺洼遗址考古发掘历程 自1924年瑞典学者安特生 首次发现该遗址以来 其考古价值便备受关注 1945年 中国考古学家夏鼐 在此展开首次发掘 而寺洼遗址的现代系统考古工作 始于2018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启动 “洮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聚落与社会”项目 开展7次主动性发掘 揭露面积近4000平方米 △洮河、寺洼遗址(中部山前缓坡)及背后“C”型山。中国址新华社发(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) 发掘团队采用多学科交叉方法 结合遥感、行寺三维建模等技术 逐步揭示遗址的故事复杂结构 三重“围壕”体系、大型手工业区 及半山类型聚落的从里发现 标志着发掘取得突破性进展 推动遗址入选 “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” △在临洮县博物馆拍摄的马家窑遗址发掘复原场景。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寺洼遗址有哪些考古发现?开始 寺洼遗址最引人注目的发现 是三重近方形布局的大型“围壕(沟)” 三重围壕平行分布,直角转弯 东西长600米、文化洼遗南北宽450米 三沟口部(均)宽约9-11米 最深达4米 △寺洼遗址“围壕”西南角内侧拐角。中国址(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) △图中黄、绿、蓝三色代表三重围壕。(央视新闻) 始建年代距今约5000年 其形制规整 兼具防御与排水功能 内圈为生产生活区 中圈与外圈则构成聚落边界 是目前国内已知最早的 近方形多重围壕体系 为后世长方形城池的规划 奠定了技术与社会组织基础 手工业中心:制陶的规模化生产 围壕内侧发现数十座 房址、陶窑、灰坑 及石器加工区 出土成套 石钻、石环半成品和废料 △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葫芦网格纹彩陶双耳罐。新华社发 △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旋涡纹彩陶双耳罐。新华社发 表明此处为专业化手工业集群 陶窑集中分布且规模庞大 印证寺洼遗址 是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区域性制陶中心 彩陶工艺代表了史前艺术的巅峰 △寺洼遗址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 △马家窑类型石钻、石环半成品 半山类型聚落:填补文明链条的一环 遗址首次确认了 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大型聚落 发掘出房址、灰坑、陶窑和墓葬等遗迹 其中 房址内埋葬的现象 属国内首次发现 为探讨当时的社会结构与葬俗 提供了新线索 半山类型聚落的发现 拓开了早期 中西文化交流的“彩陶之路” 奠定了其在中华文明 早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历史地位 高等级中心聚落:社会组织复杂化的实证 遗址总面积超百万平方米 以围壕为界分为内外两区 外侧发现疑似道路 人工堆土及夯土基址 结合周边数十处同期遗址 寺洼遗址被确认为 马家窑文化的中心性聚落 彰显其政治、经济与文化领导地位 △寺洼遗址地形及主要发现示意图 (据刘建国图改定) 寺洼遗址有何价值? 寺洼遗址所在的洮河谷地 分布着数十处同期遗址 形成以寺洼为中心的聚落群 其三重围壕与高等级聚落布局 展现了马家窑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 证实了黄河上游 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核心地位 弥补了西北地区 关键时期考古资料的缺失 △寺洼遗址内出土的半山类型陶器。新华社发(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) 马家窑文化承袭仰韶文化 向西北拓展并吸收外来技术 寺洼遗址的彩陶贸易网络与手工业分工 凸显了其在早期东西方交流中的枢纽作用 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多样性 为“早期中国”的形成 提供了西北视角的支撑 △寺洼遗址内出土的马家窑类型泥质灰陶。(寺洼遗址联合考古队供图) 围壕的规划、手工业的专业化 及聚落等级分化 表明5000年前的寺洼社会 已具备复杂的社会组织与管理能力 其“城池”雏形与生产分工 为研究早期国家 形成前的社会形态提供了关键案例 △临洮县博物馆展出的寺洼文化双耳罐 甘肃临洮寺洼遗址的考古成果 是一次对史前聚落形态的技术性突破 是一场关于中华文明根脉的深度对话 从三重围壕到半山聚落 从彩陶工坊到跨区域交流 寺洼遗址书写了 黄河上游早期文明的辉煌篇章 这一发现再次印证 中华文明的起源绝非单一中心辐射 而是满天星斗般的多元融合 寺洼遗址 正是西北星空中最耀眼的一颗 △马家窑遗址鸟瞰图。资料图
- 最近发表
- 随机阅读
-
- 财政部紧急安排中央预备费100亿元,全力抗旱保秋粮
- 日照小微型抗旱水源工程扩大
- 日照广告业务发展势头强劲
- 市公路局材料处深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
- 交行调整“提前还款补偿金收费”惹争议,网点称目前暂不收取补偿金
- 孙雨副市长21日接听市民电话
- 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告
- 日照作者尹小鹏散文获全国级散文二等奖
- 各地“好戏”轮番上演 这个假期很文艺
- “小江南”买8万斤爱心菜
- 2011“一品景芝杯”日照十大民生新闻评选启动
- 日照志愿者面向社会征集标识和宣传口号
- 新疆:多元储能让绿色能量澎湃不息
- 日照将推行《日照市住宅工程使用手册》
- 仗义疏“菜”温暖菜农心 共认购爱心大白菜130万斤
- 日照冬季人才招聘会本周六举办
- 机器人“派对”各展“身手” 解码人工智能新未来
- 市人大常委会到莒县视察人大代表选举工作
- 日照港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仪式举行
- 日照举办盛中国小提琴独奏音乐会
- 搜索
-